2024年5月7—9日
重庆国际博览中心

【成渝】“双城”合奏第四年 兄弟携手再“晋级”

发表时间:2023-06-26 16:53


行业资讯 | 技术交流 | 企业风采 | 供需对接

川渝兄弟,再相见。

今天,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七次会议(以下简称“第七次党政联席会”)在重庆璧山召开。距离第六次党政联席会,不过半年时间。

然而,这半年里,川渝两地正以更大力度、更快速度,相向而行。四川,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总牵引;重庆,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市委“一号工程”和全市工作总抓手总牵引。

兄弟齐心,携手并进,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面提速。

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正从纸面上的宏伟蓝图,一步一个脚印变为触手可及的现实,一个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正以奋进的姿态,在中国西部成型起势。

产业携手并进

在智能投影领域,诞生于川渝的两家企业,正引领市场、笑傲江湖。

一家是四川极米,其市场份额排名全国第一;另一家是重庆峰米,市场份额居全国第三。

作为市场新宠,目前智能投影设备全国在售品牌多达300余个。在这样竞争异常激烈的赛道中,川渝竟然诞生出了行业“双雄”。要问凭什么,川渝之间的产业合作,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——

极米投影产品的核心主板与驱动的供应商,是位于重庆两江新区的峻凌电子;峰米则在川渝两地与20余家供应商进行合作,合作金额逾3000万元。

产业协同发展,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关键所在,也是双核联动的重中之重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启动以来,两地通过紧密的产业协作,把两地汽车合计产量做到了全国的12%,把电子信息产业合计规模做到了全国的14%。

打造先进制造业是共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“定海神针”。当前,一场更广领域、更深层次的产业协作,正在巴蜀大地上展开。

以全局谋一域,川渝两省市与工信部签订制造业高质量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,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制造业集群建设和开展关键环节“备份”等6个事项,纳入部省(市)合作协议2023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清单。

以一域服务全局,重庆着力培育高能级的“33618”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,聚力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、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、先进材料三大万亿级主导产业集群;四川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兴省制造强省,实施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,着力培育形成电子信息、装备制造等六大万亿级产业。

在川渝制造业“狂飙”之路上,科技创新是重要支撑。

第六次党政联席会审议通过了《推动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的实施意见》。今年以来,两地联合编制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方案,启动成渝(兴隆湖)综合性科学中心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,首批4家天府实验室和金凤实验室启动运行。

与此同时,两地联合实施核心技术攻关项目115项,发布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通用型科学计算软件,研发国内首台光电混合计算原型验证机、全球首款光磁一体化手术导航医疗器械。

截至5月底,川渝两地科技型企业超6.1万家、高新技术企业2.5万家,川渝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2200亿元。

除了制造业相融共促,两地各大产业领域齐头并进之势正不断显现。

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例,川渝两地联合申报国家文化和旅游创新改革试验区,加快长征国家文化公园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,建立健全巴蜀地区旅游景区、度假区联动消费机制,尤其是今年以来,重庆举办“成渝双城消费节”暨2023“爱尚重庆·迎新消费季”等消费促进活动,共同发布21个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消费新场景。今年前5个月,川渝两省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.6万亿元。

城市相向而行

6月24日,作为北上通往邻水、达州、广安,南下通往重庆主城等地的“咽喉”——位于川渝高竹新区的高竹互通工程,施工现场一片忙碌,正在为通车作最后冲刺。

高竹新区作为全国首个跨省域实体化运行的共建新区,不仅是两地产业协同发展的承载地,也是两地城市相向而行、一体化发展的样本。

川渝两省市行政区划各有边界,在城市发展上为何要相向而行?

这要追溯到2020年初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。此次会议明确指出,要强化重庆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带动作用。

此后出台的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》提出,到2025年,重庆、成都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能级显著提升,区域带动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。都市圈同城化取得显著突破,中小城市和县城发展提速,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优势互补、分工合理、良性互动、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初步形成,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6%左右。

为了更好发挥重庆、成都两个中心城市的协同带动作用,依托双核联动联建优势,今年以来,川渝进一步优化区域发展格局,缩短“双核”时空距离,加快城市相向而行的步伐。

重庆方面,支持渝西地区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先行区;四川方面,明确川中四市发展定位。此外,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、资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、内江荣昌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正加快建设。

同时,推动川渝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、推动川南渝西融合发展总体方案获批,城宣万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、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等加快建设。

推动两地相向而行,实现一体化发展,补齐基础设施短板首当其冲。

今年以来,成渝中线、成达万、渝西、渝万等高铁提速建设,重庆新开工市域铁路中心城区至永川线;成都天府机场与双流机场实现“两场一体”,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及第四跑道工程加快建设,璧山正兴场址获民航局批复同意;成渝高速加宽初设获批,建成及在建川渝省际高速公路通道达21个。

城市的相向而行,除了硬件的加速配套,还需体制机制的迭代升级。

例如,第六次党政联席会审议通过了《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市场一体化建设行动方案》,双方向着实现区域市场一体化迈出重要一步。

今年以来,双方进一步健全完善“市场准入异地同标”便利化准入机制,推进成渝两地新经济包容审慎监管创新试点,实施成渝外债管理便利化试点、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。截至5月底,成渝两地企业共同参与一次性外债登记试点总额214.5亿美元。


来源:重庆日报

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联系删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