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5月7—9日
重庆国际博览中心

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承载区

发表时间:2022-08-08 10:45

行业资讯 | 技术交流 | 企业风采 | 供需对接

近日,《当代党员》2022年第15期刊登了

重庆两江新区党工委委员、管委会副主任李洁

题为《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

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承载区》的文章



▲《当代党员》杂志2022年第15期



全文阅读







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,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。重庆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提出,要“深入推动创新发展,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中心”。作为重庆经济发展的主战场,也是创新资源最集中、创新活力最强的区域,两江新区正着力打造科技创新“升级版”,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承载区。



科学谋划布局,提升科技创新综合实力

科技赋能发展,创新决胜未来。必须要坚持长远眼光、战略思考、全局统筹,才能在机遇和挑战中赢得发展主动权。


加快打造科技创新“升级版”。科技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。两江新区不仅要当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,更要在创新上走在前列。要加快打造科技创新“升级版”,抓好战略统筹、强化顶层设计,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动力,把大数据智能化作为科技创新主方向,加快集聚高端创新要素,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优化创新创业生态,激发人才创新活力,在打造创新引擎上当好表率,打造全国重要科技创新和协同创新示范区,助力重庆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。


▲两江协同创新区。(蓝天 摄)


切实找准科技创新方向路径。科技创新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支撑。两江新区的最大优势在产业,最核心竞争力在产业,最大发展潜力也在产业。要凝心聚力抓好产业创新,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、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,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。加快传统产业创新发展,找准科技研发和产业发展的结合点,推动汽车、电子信息等产业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发展。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,加速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,提升产业能级,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。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开展以应用为导向的产学研合作,突破一批“卡脖子”技术难题,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。


长安汽车供图


更加凸显科技创新价值立场。科技既要“顶天”也要“立地”,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的落脚点。两江新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科技创新价值导向,聚焦民生需求强化科技添彩,加快推进5G、车联网、城市大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,深化拓展智慧政务、智慧交通、智慧教育等应用示范,构建“住业游乐购”全场景集,让群众共享科技发展成果。聚焦生态环保强化科技支撑,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,发展节能环保产业,用科技手段破解环保难题,为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目标贡献科技力量。



把握关键环节,强化科技创新策源能力

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根本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,创新策源能力则是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。要遵循科学发展规律,切合两江新区发展实际,在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积极作为,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两江新区高质量发展。


▲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 张坤琨 摄


高标准建设平台载体。创新平台载体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基础支撑,打造高质量科创平台有利于抢占有利阵地、掌握话语权。两江新区以两江协同创新区为核心,联动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和礼嘉悦来智慧园,发挥三大创新平台引领示范作用,提升鱼复、龙兴、水土三大新城的支撑功能,推动形成星罗棋布、众星拱月的科创新格局。两江协同创新区已签约引进北京理工大学、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院所49所,建成科技研发平台110余个,培育孵化企业108家;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累计注册数字经济企业超过7000家;礼嘉悦来智慧园成为展示重庆“智造重镇”风采的窗口和大数据智能化创新的经典案例。


大力度培育创新主体。企业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,要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,使企业成为创新要素集成、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。大力引进培育创新型企业,着力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,打造一批专业化“小巨人”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,积极孵化创新型中小微企业,支持企业“上云”“上规”“上市”,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、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。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,深化高校、科研院所合作层级,支持重点企业建立研发机构。大力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,优化两江新区孵化载体空间布局,推动构建“众创空间+孵化器+加速器”全链条孵化体系。


全方位推进协同创新。创新不能“单打独斗”,唯有融合发展、协作共赢,才能形成强大合力。要大力促进科技合作,聚焦两江新区“10+1”产业功能区,组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、新型显示、工业互联网、智能制造、生物医药、新材料、航空航天等重点产业的九大创新联合体。探索协同攻关、“揭榜挂帅”机制,构建政府引导、市场主导、协同发力的创新路径。打造重庆两江国际合作中心等国际创新合作载体,与四川天府新区等加强合作,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产业旗舰联盟,促进科技资源互补、成果双向转化。


▲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。(蓝天 摄)



优化创新生态,激发科技创新澎湃活力


激发创新活力的关键在于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。要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生态,抓好人才队伍建设,推动形成人人崇尚创新、人人希望创新、人人皆可创新的良好局面。


▲两江协同创新区。(蓝天 摄)


打造科创人才高地。科技是第一生产力、人才是第一资源。两江新区高标准建设“人才特区”,打造“近者悦、远者来”的人才生态。着力引才,依托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、重庆英才大会等平台,加快引进海内外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团队;着力育才,搭建产业交流、学术交流平台,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,定向培养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;着力留才,优化人才服务环境,建立“两江英才荟”一中心多站点服务网络,开展全过程、专业化、“一站式”人才服务。


完善科创体制机制。推进自主创新,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。两江新区加快完善创新政策,积极争取国家及重庆市科技创新重大改革试点,破除体制机制障碍,探索实施“揭榜挂帅”“赛马制”等技术攻坚机制,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制度保障。加快构建科创体系,探索构建由“青少年科创教育—高校新工科教育—国际科创学院—国际科创基地—科创基金”等组成的“明月湖”科创体系,做好资源共享、专利导航、金融支撑、科学普及等综合服务。强化知识产权保护,加快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。


加强创新氛围营造。实现科技创新,必须形成崇尚科学、尊重创新的良好氛围。两江新区以营造一流创新创业环境为目标,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,鼓励创新创业创造,着力做靓“智汇两江”“明月湖”品牌。2021年,两江新区聚焦“科创+产业”,打造重要创新策源地的经验做法获国务院通报表扬;高规格举办明月湖国际创新创业大赛,首届比赛吸引了全球1000余个团队参赛,70个项目入围总决赛,全网浏览量超1亿人次;举办智汇两江·科技创新成果发布会,开展两江科创企业、科技领军人才及科创成果评选宣传活动,不断提升两江新区科技创新的美誉度和影响力。


来源:两江新区融媒体中心

版权由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第五届全球电子技术(重庆)展览会

参 展:韩振海   133-6837-7099

参 会:江   铃   188-8319-1601

参 观:岳之洪   156-9689-6797

媒 体:钟益萍   195-4115-5807

官 网:www.gemec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