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关注】重庆智能制造产业大爆发!2027年产值破5000亿元发表时间:2024-01-17 16:44 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脊梁 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为加快建设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市经济信息委制定了 《重庆市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(2023—2027年)》 按照《行动计划》,我市将以建设成渝地区世界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为目标,以推动装备制造智能化数字化为主线,突出建设3个优势产业集群,重点发展5个特色产业集群,全面构建以6个板块为支撑的“356”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产业体系。 “3” 突出建设3个优势产业集群 智能制造装备、山地农机装备、先进动力装备 “5” 重点发展5个特色产业集群 无人机及通航装备、智能电梯、传感器及仪器仪表、智能输变电装备、内河船舶 “6” 全面构建6个板块 智能制造装备、智能农机装备、智能交通装备、智能动力装备、智能电气装备、智能检测装备 发展目标 到2027年,全市基本形成创新动力足、整机性能优、配套体系全、产业韧性佳、市场竞争力强的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现代产业体系,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产业营业收入突破5000亿元,成为制造强市建设的重要支撑。规模以上企业研发强度提升至3.5%,突破一批重点领域、关键环节“卡脖子”技术;全市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突破300个,一批标志性大型成套设备“国之重器”成功下线;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进入数字化普及阶段,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87%,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5%。 八大主要任务 据介绍,我市将围绕6个板块实施“重大装备攻关、数字技术赋能、产业基础再造、产业链强链稳链、产业集群建设、应用场景驱动、质量品牌提升、区域协同发展”等8类项目任务,以加快推进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产业发展。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,支持企业在科技创新决策、研发投入、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应用中发挥带头作用,构建以企业为主体、产学研高效协同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。 在企业布局建设更多市级、国家级创新平台,支持龙头企业联合高等院校、科研院所和上下游企业共建创新联合体,在数控机床、轨道交通、无人机、农机装备等重点领域建设打造一批新型研发机构。 全力推动国家工业母机创新研究院齿轮机床分院、中车数智轨道技术研究院等国家级创新平台落户重庆,大力支持西南农业智能装备创新中心、先进清洁能源动力装备创新中心等市级创新平台建设。 加快推动科技成果有效转化,针对性布局一批中试和应用验证平台,促进整机企业与配套企业、装备企业与用户企业高效协同,加快突破一批标志性重大技术装备。 深入推动数字技术与装备制造业深度融合,全面落实《重庆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(2023—2027年)》,明确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数字化转型路线图,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全行业全链条的普及应用,构建“一链一网一平台”重塑产业链协作模式。 支持企业深化数字化装备、信息系统集成应用,以“产线、车间、工厂”为基本单元梯度实施智能化改造,全力推动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普及化。 培育和引进一批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服务商,提升系统集成和定制化开发供给能力。加快工业设备和企业上云用云步伐,支持建设行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,打造“一链一网一平台”生态,融通产业链大中小企业,推动整个产业链、供应链、价值链、科技链水平提升。 聚焦基础零部件、基础元器件、基础材料、基础软件、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“六基”重点领域,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强基工程。 全面提升基础零部件产品性能,重点关注高速精密轴承、精密齿轮及传动装置、高性能泵阀、高可靠性密封件、高强度紧固件等基础零部件和高压液压元件、大功率液力元件、高频响气动元件等基础元器件,推动先进材料、先进成型、增材制造、生物制造等先进基础技术、工艺应用,全力提升产品的一致性、可靠性、稳定性和使用寿命。 围绕工业机器人、动力机械、农机装备、轨道交通等标志性产业链条,加大检验检测实验室、重点实验室、创新中心等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,支持有能力、有资质的企事业单位围绕产品检测分析、可靠性、应用验证等建设分析评价公共服务平台。 发展壮大产业链龙头企业,聚焦内燃机、工业机器人、数控机床、轨道交通、输变电设备、清洁能源装备等优势产业链,支持龙头企业优化整合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,增强各类资源协同配置能力,遴选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“链主”企业和领军企业。 大力引育优质市场主体,瞄准“整机+配套”重大技术装备、大型成套装备企业,坚持“招大引强、招新引高”,滚动引进一批智能装备头部企业。 推动大中小企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,引导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创新资源、共享产能资源,加快培育一批专注细分市场、创新能力强、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,培育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,实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。 加快壮大智能制造装备、山地农机装备、先进动力装备等重点产业集群,锚定龙头企业带动、中小企业配套、零部件企业支撑关键环节,重点打造以两江新区、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、九龙坡区、南岸区、永川区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,以江津区、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、巴南区、九龙坡区为核心的山地农机装备产业集群,以两江新区、沙坪坝区、南岸区、巴南区、江津区为核心的先进动力装备产业集群,形成国家重要的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。 支持两江新区、巴南区、江津区等区县打造无人机及通航装备产业集群,支持大足区、两江新区、铜梁区等区县打造智能电梯产业集群,支持两江新区、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、北碚区等区县打造传感器及仪器仪表产业集群,支持两江新区、长寿区、涪陵区打造智能输变电装备产业集群,支持涪陵区、万州区、云阳县等区县打造内河船舶产业集群,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、特色鲜明的智能装备产业集群。 坚持应用为要,充分利用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,营造重大技术装备“场景牵引、供需联动、协同创新、自主安全、产业推进”的链式产业生态。 加快构建供需适配、优质高效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体系,完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管理办法,加快推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试验验证平台建设,研究制定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政策“升级版”。 充分发挥市场终端用户的导向作用,以国产通用航空装备物流运输领域创新应用试点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、轨道交通产业链供应链大会等为契机,在通用航空、工业机器人、轨道交通、风电机组等重点领域强化整机集成和子系统、零部件、原材料及终端用户等上下游企业间的供需对接和联合攻关合作机制,通过规模化应用有序促进整机及创新成果的迭代升级,形成全产业链协同互动的良性循环。 认真贯彻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,增强企业质量品牌意识,切实把质量工作落实到研发生产经营全过程。强化大型成套装备企业质量战略管理,优化质量组织体系和管控模式,加强企业质量体系制定、实施、评估、调整闭环管理,推动“整机+配套”全产业链质量水平提升。 支持企业加强计量、标准、认证认可、试验验证、检验检测等能力建设,鼓励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、检验检测机构合作,创建国家质量标准实验室、重点行业可靠性实验室。 强化标准引领,围绕机器人、数控机床、农机装备等行业现状和质量提升需求,支持企业参与制定国家标准、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,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企业标准。 加强品牌建设,培育智能装备细分领域优质品牌和名牌产品,打造一批具有国内国际市场影响力的“重庆制造”装备品牌。 引导企业做好品牌定位,把市场需求与企业优势结合成品牌的核心价值,提升市场竞争力。 加强川渝两地装备制造产业链合作,聚焦清洁能源装备、轨道交通装备、航空航天等重点领域,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加强配套协同发展。 围绕四川成德眉资、重庆中心城区两大核心区和成渝环线高速产业协作发展示范带,打造“两核一带”装备制造产业生态圈,共同建设成渝地区世界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。 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、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机遇,拓展沿线省市、全国市场和国际市场,重点支持我市工业机器人、数控机床、电气装备等优势产品抢占国内市场,鼓励通用发电机组、小型特色农机等拳头产品扩大北美、东南亚等国际市场。 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博览会展销会,宣传品牌,开拓市场,支持装备制造上下游企业建立产业链联盟,助推跨座式单轨、风电机组等优势产品抱团出海,推动企业从产品输出向技术输出、资本输出和服务输出转变。 保障措施 为保障《行动计划》实施,重庆将加大政策支持,培育人才队伍,强化要素保障,比如支持企业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科技专项、重点研发计划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等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;统筹运用市级各类产业扶持资金,对符合条件的重大技术装备协同创新、骨干企业培育、产业集群建设、智能制造与绿色制造等项目给予重点支持。
扫描识别二维码 查看详情 来源: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GEME 重庆电子展 期待你来GEME 2024,“展”获新机遇 小程序 参展咨询:韩先生 138 9610 9823 参观报名:岳女士 156 9689 6797 媒体合作:邹女士 152 2318 0257
|